“国家教育部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提出“要在学校建立名师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国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再次强调,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
作为广东省仅有的一所培养轨道交通特有专业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秉承“铁字号”精神大胆改革,2010年开风气之先,以个人冠名形式挂牌成立首个工作室,其后陆续建成31个以企业技能大师与学校名师联合冠名的“双师工作室”。6年来,该校出台工作室管理、考核、保障等5个制度,打造了“学生专业实践教学、技能竞赛培育、企业项目研发及教师技能提升培训”的四大功能,探索实践了“学·赛·研·培”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开创了工作室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先河,在校企合作、机制体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建章立制创模式,工作室建设艰难起步
面对生产性实训不足的困难,广州铁职院(简称,下同)打破管理体制局限,化被动为主动,在原有专业实训室的基础上,与企业双元主体共建以企业“工程师”与学校“教师”姓名冠名的双师工作室。2010年5月5日,首个教师工作室在花都工学结合基地挂牌成立,实施冠名教师负责制,把工作室管理权限下移给冠名者,使“学校的工作室”在形式上转化成具有鲜明个性化标签的“我(们)的工作室”。这种形式上的转变强化了学校与企业、教师与工程师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其荣誉感和责任感,体现出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彻底解决了工作室建设的动力问题。
学校将工作室建设纳入发展规划和创新强校工程,设置专项管理岗位,落实专项建设经费,出台工作室运行管理、经费使用、项目支持、绩效考核与奖励5个管理办法,实施年度任期考核,保障工作室健康有序发展,实现工作室建设与专业发展同步推进,形成双师工作室建设新模式。
校企合建共拓展,工作室发展全面升级
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目标,广州铁职院为双师工作室发展搭建了校企合作平台。学校将有生产项目的企业引入学校,提供真实工作环境;安排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开发,提高教师驾驭项目的能力;吸引企业参与教学及资源建设,把生产任务融入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到企业生产实践,提升学生操作项目的技能,形成了“真设备操作、真项目开发、真环境育人”的“三真”教学空间,企业真实任务成为教师技术研发课题、学生生产性实训内容、技能竞赛的培育项目,开创了“教学与生产一体、教师与师傅一体、学生与员工一体、作业与产品一体”的教学组织形式。
以双师工作室为载体,广州铁职院把学习过程变成工作过程,将课堂与车间、学习与工作、教师与师傅融为一体,实现了学校有满足教学需要的企业工作项目、教学有融入工作项目的内容、教师有驾驭工作项目的能力、学生有操作工作项目的技能的“四有工”局面。“学校有工、教师能工、教学融工、学生会工”已成为该校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
工作室建设以树立典型为导向,在职教集团统筹下建立了“管委会—职能部门—教师工作室”三级管理架构,促进双师工作室在学生生产性实训、技能大赛培育、技术服务研发及教师素质培训提升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确立了“学生实训、竞赛培育、项目研发及教师培训”的“学·赛·研·培”四位一体的双师工作室功能定位,实现了校企合作由硬件建设为主的合作升级为以软性建设为核心的合作育人。校企双方能人的辐射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彰显,双师工作室成为职业院校与企业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地方,为“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带来“四方受益”的合作红利,工作室发展全面升级。
2014年9月,以双师工作室研究实践成果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成果,获得国家级别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理论实践相结合,工作室探索创新不断
实训室是高职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但在宏观层面,实训室建设与管理过程企业参与度不高,基本上是高职院校自己在唱“独角戏”。广州铁职院以校内实训室为依托的双师工作室,为企业提供了参与平台,激发了企业参与的动力,企业主动把项目、人力、文化等资源输入到工作室,成功实现了校企双元共建、打造“真环境育人、真设备操作、真项目实战”的协同育人场所的建设目标。
教师主动作为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但在实训室前期建设、后期管理与升级中,教师大多是被动参与。广州铁职院双师工作室以冠名形式,把个人荣誉与实训室建设的责任联系起来,有效推动教师在实训室建设与管理上主动作为,实训室设备与技术得以及时升级。实施冠名者责任制的做法,工作室建设受个人的审美与气质的影响,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化特征,丰富了实训室的建设风格。
广州铁职院探索践行的双师工作室育人模式,具有鲜明的“五四特征”(四不、四有、四变、四入、四出)。即双师工作室建设具有“四不优势”——不新建实训室、不新增编制人员、不固定场所、不改变身份;促进“四大变革”——变学习模式、变管理体制、变管理主体、变考核模式;达到“四入局面”——学生进入、企业引入、教师竞入、师傅请入;落实工作室平台“四有格局”——有规划、有专业、有企业、有激励;实现“四出效果”——出人才、出成果、出双师、出模式。
博采众长促提升,工作室受益成效显著
自2010年启动工作室建设,广州铁职院每年设立30万元工作室专项经费,激励工作室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工作室专业教师挂职顶岗深入高铁站场,既当教师又当工程师,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培训新员工、提升教师自身技能,较好促进了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例如,2010年成立的应用电子专业双师工作室,成立仅8个月就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20多项,为中小企业先后开发遥控电子显示屏、全自动果蔬消毒清洗机、农药降解控制装置等5项产品,已在企业批量生产,获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动漫专业双师工作室将广东本土动漫品牌及团队引入学校,为电视台专题栏目提供二维动画的设计与制作,为企业集团平面杂志设计制作漫画、插画,为专业学生的生产性实训作品提供了电视和平面媒体的传播渠道,形成了“订单项目实训+项目式管理+公共媒体评价”的工作室运行管理机制。以工作室形式为平台的实践教学模式,得到行业企业、相关院校及来自台湾技术大学专家的高度评价。
2013年11月,广州铁职院承办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的“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暨教师工作室交流”现场研讨会,来自全国10余个省份的100余名领导和教师分享了工作室建设成果。2015年12月,学校再次承办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暨“双师(教师)工作室交流研讨会”,向全国职业院校分享了建设经验,引起与会人员的高度共鸣。学校形成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国性工作室交流研讨会的推广工作机制。
至2016年,广州铁职院先后组建融实践教学、大赛培育、技术研发、师资提升为一体的双师工作室31个,指导学生获国家、省市技能竞赛奖192项,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168项,获得专利97项,开创了校企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目前,广州铁职院正择优引导部分工作室向研究所或工程技术开发中心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工作室建设与创新。
双师工作室“四有工”人才培养示意图
双师工作室长效运行机制示意图
双师工作室“五四”特色示意图